影片名称:其他

导演:
主演:
上映时间:
时长:
语言:
  1. 首页
  2. 问题详情

阿里影业出品影片《1917》斩获奥斯卡三项大奖,你怎么看?

阿里影业出品影片《1917》斩获奥斯卡三项大奖,你怎么看?
2022-07-29

因疫情影响,原本有望在国内院线上映的《1917》不得不延后,具体上映时间也只能待定。

这部电影海外上映后不仅票房成绩不错,而且获得了好评无数。2020年1月在北美上映之后,首周末三天票房累计3650万美元,成为环球影业近四个月来的首个周末冠军。

同样,《1917》也得到了电影界的认可,在第77届金球奖的评选中,《1917》一举斩获了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的电影,还获得了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大奖,也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呼声最高的电影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在今年的奥斯卡奖项中,《1917》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10项提名,最后却只拿下了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混音3个技术性奖项。与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样的重量级奖项失之交臂,让人大呼意外。

《1917》在豆瓣上评分已达8.5分,令大家喜欢的无外乎电影所呈现的一战战争场面、一镜到底的电影技术的惊奇。然而除却这些,《1917》对于电影技巧的刻意追求,对于战争场面感官化和反思浮于表面的问题,让这部电影沦为一场形式大于内容的刻意表演。

《1917》的电影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一战时期两个英军士兵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为拯救1600名士兵而穿越火线递送情报的故事。电影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以布雷克和斯科菲德两个士兵接收传递情报的任务开始,从两个人的视角对一战期间前线战壕战的情形进行了全景式地展现。

全片最大的看点或者说噱头是电影将近两个小时的长镜头。对于全片一镜到底,《1917》并非是首次尝试的影片。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鸟人》也同样是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

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技巧,能够对于所要表达的对象进行不间断的表现,能够确保电影故事以线性完整地表现出来。《1917》采用这种电影技巧的难度在于,能否在确保流畅性的前提下,通过高超的运镜技术,将室内室外以及不同时间里的场景尽可能的粘合起来。

可以说这一次,萨姆门德斯摒弃了对于电影炫技式的拍摄技巧的追求,而采用一镜到底的技术,但拍摄难度却成倍地增加。

这样做的结果,对这部电影最大的伤害是为了技术,只能牺牲电影的内容。从电影所呈现的故事和场景来看,导演想要表达的对于战争残酷性的展现和人性中真与善的赞美。

电影中,跟随电影镜头,呈现给我们的千疮百孔的战场,随处可见的或已腐烂或千疮百孔的士兵尸体不能说不能够震撼到我们。布雷克因为拯救德国飞行员却被对方刺杀带来的反转也打出我们的意外。

但是,在电影中与这些残酷的电影交替出现的田园牧歌式的风景的展现,既冲淡了电影的震撼力和表现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影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也给人一种刻意的对比。

为了帮助斯科菲尔德完成送信的任务,电影处处展现出“刻意感”,这种“刻意”是属于商业电影剧作的“起承转合”式的完整感。

斯科菲尔德面对布雷克猝然牺牲的现实不得不独自承担任务、与狙击手的对决推进电影叙事时间的推进、以及大火前状如十字架的街心喷泉等等,这些刻意的设定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除此之外,长镜头的运用也使得配角人物的性格塑造略显单薄。而这种单薄则是受限于长镜头只能聚焦于主要人物来推进故事,配角介入故事的方式只能通过与主角发生交集来实现,难以对配角人物塑造进行更深入地挖掘。

近几年来,一大批导演纷纷转向对电影技术的追求,来掩盖电影界的电影“表达荒”。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对120帧电影画质的尝试,到《双子杀手》画面的追求,再到《1917》重拾一镜到底的超长镜头,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电影技术探索,能否代替我们对于电影本质的追求呢?

2022-07-29

北京时间2月10日中午,第92届奥斯卡奖正式落下帷幕。由中影发行、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电影《1917》斩获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这是阿里影业有幸又一次联合出品奥斯卡获奖作品。

场面、视听表现的独特与优秀,印象深刻! 号称战场“公路片”,名不虚传。 用场景暗部或数字技术的衔接与处理,全片119分钟,给人感觉是“一镜到底”,可谓匠心独运。镜头不是为动而动,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运动长镜头中的人物、环境、表情都表现得稳定、清晰。一些细节也有独特的描绘。

2022-07-29

《1917》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萨姆点•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 迪恩•查尔斯•查普斯主演,主讲一战时期两个英国士兵传递重要情报我的故事

伪长镜头电影,数个电影镜头经过后期特效,剪辑处理看上去只有一个镜头的技术活

本片获得最佳导演及最佳剧情类影片两个大奖

值得大家一看

2022-07-29

这应该算是中国电影业的一个进步,也是中国演艺界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吧[呲牙]

此次《1917》获得奥斯卡殿堂青睐可以说提振了阿里影业的士气,但是理性的来说从阿里影业全年业绩影响来看,单靠一部电影,对业绩帮衬有限。再者,春节档大量因疫情暂停上映的电影或在疫情消退后面临排档期难题,《1917》或将与众多积压后上映的佳品同台竞技,再加今年后上新片跟进,《1917》票房或难有重大贡献。唯有期望疫情快速退去后,消费提振令影视行业挽回2020年迟来的春天。



2022-07-29

这两天,第92届奥斯卡奖正式落下帷幕。由中影发行、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电影《1917》斩获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这是阿里影业有幸又一次联合出品奥斯卡获奖作品。

电影《1917》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故事的灵感源于导演曾参与一战的祖父,故事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他们为拯救上千名战友的生命,而在战场逆行、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呈现出一副悲壮而动人的史诗级战争画卷。

阿里影业总裁张蔚认为,无论是直面残酷战争,还是一镜到底,《1917》这部艺术和技术上都无可挑剔的佳作,体现出了“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的精神,符合阿里影业一贯的“小真正大”内容价值观。“这个时代需要责任感和担当。面对任何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坚持才有希望,只有勇敢才能胜利。”

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战争的真实残酷,该片选择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这样的大场面调度和完美拍摄,耗费了导演和摄影师9个月时间筹备,演员们在拍摄前也做了高强度的训练。最终,在共获得15次奥斯卡提名的摄影大师罗杰·迪金斯的镜头中,惊险真实的战争场面、残酷的战场人性博弈,以及两位平凡士兵在战场逆行的使命感、对亲情的渴望,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两名战士为救1600个人的性命、舍生取义的传奇故事,辅以导演和摄影精湛的摄制技术,《1917》为观众呈现出了近于“直播”的沉浸式观影体验。“一个人的牺牲,为了更多人的生存”,这也使得《1917》成为一部必须前往电影院通过大银幕观看的电影。

“《1917》,希望不用等太久,我们影院见。此时此刻,阿里影业愿与影院行业同仁共进退!”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兼大麦网CEO李捷表示,虽然延期上映可能会蒙受盗版等巨大损失,但希望一起为电影人加油,为全国影院加油!

同时他宣布,面对当前电影院面临的严峻状况,阿里影业旗下影院系统平台凤凰云智将启动为后续全新开业的影院提供为期6个月免费系统服务支持,以尽微薄之力与影院方共克时艰。

突破性的真实感和质感,让《1917》以黑马姿态在颁奖季多部重磅电影中脱颖而出,一举囊括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导演工会奖等共计24项大奖。金球奖颁奖之后,《1917》的预售比一周前暴涨了5倍。截至目前,该片已获得全球票房2.56亿、北美票房1.26亿美元的成绩,烂番茄的新鲜指数达到89%,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

2019年2月25日,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绿皮书》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配角三项大奖。过去一年,公司及旗下观影决策平台淘票票先后为内地观众推介了《何以为家》《徒手攀岩》等多部优质外片。这也标志着国内影视进军世界的号角已经吹响!

电影的出品方,这是一个看字面意思很模糊的概念。实际上是投资方,比如,投资了1%,也可以叫出品方。对国外电影大厂电影的投资,同等金额,比投嵌入广告好,投一点,可以分红,又可以提高知名度。

阿里影业是电影《1917》渠道方,并非真正制片方。打个比方,格力电器经销商,并非是格力空调制造方,阿里影业只是分销电影,不是制作电影,一个道理。

真正制作方是梦工厂,虽然制片方有阿里影业名单,那个只是挂名,在国内分销的利益上,比如,国外电影国内的分销方提点10%,阿里影业只要5%,但是要求做出资方,出1%或者其它比例,不会实际参与电影制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提高知名度。

《1917》获奖,与阿里影业没啥关系。好比出租屋拆迁,租客不可能分拆迁款,电影获奖,渠道方并不能将荣耀划为己有。

2022-07-29

感谢头条邀请

在今年入围影片中,《1917》是一部较为特殊的影片,以长镜头创作战争题材,尤其是聚焦一战,这在过往战争片中是极为罕见的。此外,不管是以小人物视角传达出的反战主旨,还是技术实验下对沉浸式视听的新探索,这部被誉为21世纪最美的战争片,自然有着它独特的迷人之处。

小人物视角下的反战主题

《1917》的故事其实很简单。1917年一战期间,德军从战场撤退到兴登堡防线后,长期与德军僵持的前线英军准备进攻兴登堡防线,消灭对手,但他们并不知这是德军的陷阱。关键时刻,两名士兵被派往生死前线传达“停止进攻”的命令,他们要越过敌人锋线和战壕拯救1600名战士的生命,时间只有8个小时。

这个故事是导演萨姆·门德斯以经历过一战的祖父讲述的故事为灵感创作的,不过并非来源于他祖父的亲身经历。和《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一样,《1917》选择了以战争中的小人物切入,以两位16岁的少年将观众代入战争。

相比于《血战钢锯岭》中主角的圣人光环(虽然改编自真实故事),《1917》中的士兵或许更真实。两位少年沿途遇到的士兵,他们只能靠烟、酒及恶搞笑话、吐槽德国人来打发时间,似乎只有这种疲态能让他们忘记战争的创伤,而另一些即将面临战役的士兵,聚集在林间听着归乡的民谣,眼神里却尽是迷惘、悲伤、无望。

影片中,主人公之一斯科菲尔德前半程显然带着对任务的抗拒和抱怨,质疑同伴布雷克为什么要挑上自己,厌战的他,对于荣誉的态度也很是冷漠,可以直接把勋章换酒喝。直到布雷克牺牲,那份拯救同胞的信念才让斯科菲尔德一往无前,顶着枪林弹雨前行、与敌人肉搏、以超强的意念去传达命令。

但这并不影响影片对一战荒诞性的控诉。两位少年以命相博最终完成了任务,但正如接受命令的麦肯锡上校所言:“他们今天派士兵来让我们停止攻势,很快又会再派一两个来告诉我们黎明发起冲锋,这场战争唯一的结束方式,就是最后一个人死掉。”

据悉,《1917》中还有一个被删掉的场景:将军在向两名士兵派发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便开始铺上桌布享用下午茶。

《1917》中,战争的残酷一览无余。无人区的死亡沼泽里遍布已经腐烂的尸体,落英缤纷的河流里同样人尸漂浮;原本世外桃源般的小镇被炸成了断壁残垣,火光将黎明前照耀得亮如白昼,恐怖气息蔓延;仍未断奶的婴儿只能被藏在五斗柜的抽屉里;对敌军怀有仁慈之心的士兵,转瞬却被反杀……

但《1917》同样也在呼唤柔情。因为哥哥在前线性命攸关,布雷克在执行任务的途中多了一丝超越稚气性格的英勇;斯科菲尔德将自己的食物和牛奶全部留给了饥饿的法国女人和她的婴儿;在性命结束的最后一刻,布雷克将家人的照片死死捂在胸口前;完成任务和队友的嘱托后,斯科菲尔德倚树休憩,阳光撒在他的脸上,也照亮了相片背后的一行字:“come back to us”。

技术实验的得与失

当然,资深影迷对好莱坞的战争片都如数家珍,此次《1917》与《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虽是同样的小人物视角,但其以“一镜到底”的独特视听圈粉了一众影迷。可以说,《1917》称得上是一部技术流影片,有过多年话剧导演经历的萨姆·门德斯努力将话剧上一气呵成的经验投入到了这部影片中。

相比于蒙太奇,长镜头这种表现手法的优势便在于它所记录的时空是连续的,是实际的时空,所表现的事态进展也是连续的,而创作者主观干预的减少,也让故事更具真实性。但长镜头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和代价,此次《1917》拍摄时,不仅是置景上超远距离的战壕搭建和与演员同步的镜头调度极具难度,而且因必须顺时序拍摄,一旦天气发生变化,剧组只能停工先进行彩排。

其实,和《鸟人》是由10多个长镜头无缝衔接而成一样,《1917》也是伪一镜到底,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影片中有多处剪辑痕迹,只是“伪装”的很巧妙。相比于不少长镜头是为炫技所用,《1917》的一镜到底是为服务故事存在的,因为导演想呈现的是让摄影机跟着两位主角步伐前行,带来“创造现实”的沉浸式体验。

观众观看《1917》时,就像是在观战一场通关游戏,和主角同一视角去体验他们任务途中的“关卡”。因为长镜头的非跳跃性叙事,等量已知信息让观众和主角一样不具备“上帝视角”,所以情绪上便会和主角绑在一起,跟随他们体验纯粹的迷惘、恐惧、绝望、解脱,这种强代入感和未知性,以及时间流逝的真实性,也是影片虽故事简单,但紧张感从未消退的主因。

但是,一镜到底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1917》。顺时序拍摄决定了影片中的大多数角色都不会重复出现,如开局的将军、废墟中如圣母般的女人、最终接受命令的上校等,他们本身都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间,但最终却都成了NPC角色,不够有血有肉。此外,为了时空的连贯性,导演不得不将一些镜头消耗在路上,这稍微有点“资源浪费”。

此外,《1917》的故事设定本身也存在很大限制。“必须在八小时内完成使命”注定它没有《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影片更有角色塑造空间和叙事张力,不会出现显而易见的高潮。因此,打破常规场面调度下,一镜到底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这些缺点。

因为技术难度,一镜到底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内数量并不多,因此观众对常见的蒙太奇拍摄手法更为亲切,而一镜到底多数时间都伴随着争议,《鸟人》和《1917》皆是如此。不过,《1917》这种“虚拟现实”下的后现代影像,这种更接近“电子游戏”的介质,其实也是对传统战争片宏大叙事的解构,导演希望能通过这种新形式让更多年轻人来观看历史片。

最佳影片的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在拿到金球奖最佳影片、制片人工会奖最佳剧情片、导演工会奖最佳剧情片导演等几大奥斯卡风向标认可后,《1917》在奥斯卡开奖前一周成为了不少人看好的最佳种子选手,毕竟美国制片人工会奖最近30年来在最佳影片上与奥斯卡最佳影片重合高达21次。但最终最佳影片却花落《寄生虫》,这其实也不意外。

此前,很多影评人认为《爱尔兰人》才是《1917》的最大竞争对手,但说到底,奥斯卡一直与好莱坞传统大片厂体制相互依存,对于“入侵者”Netflix的作品,奥斯卡绝不会这么快低头。因此,《寄生虫》其实是奥斯卡最好的选择,因为奉俊昊这部作品不仅在工业水准上符合奥斯卡对类型片的高要求,主题反应的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且,选择《寄生虫》也是奥斯卡对近几年“文化多元性欠缺”的一种回击。当然,今年《寄生虫》的公关确实也很优秀。

说回《1917》。与《1917》同样一镜到底的《鸟人》在2015年拿到最佳影片时,不少人其实颇感意外,认为这是保守的学院派对技术流的认可,但不要忘记,《鸟人》虽是超现实主义的表达,影片主题却是关乎寻找自我,这很符合奥斯卡在政治性上对人类个体和弱势群体的关注。仔细观察便可发现,《鸟人》和《月光男孩》《水形物语》《绿皮书》等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价值观都是有契合之处的。

《1917》能获得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视觉效果,说明奥斯卡是承认它的技术水准的,但在意识形态上,《1917》或许并不能让学院派满意。在观众群体中,《1917》也是部有争议的作品,有人感慨一镜到底下的奇观展示犹如梦境,后半段的末日美学让影片堪称21世纪最美战争片,但也有人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视点无法展开,让《1917》叙事薄弱且余味不足,一镜到底的惊艳与缺憾共存。

不过,技术创新似乎总会面临争议,《1917》成色到底如何,还需影片在内地上映后交由观众去评判。这部由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影片已经确认引进中国内地,相信在疫情结束后便会与观众见面。像《1917》这种先锋性影片生来便是属于电影院的,大屏加IMAX下的沉浸式视听体验,或许更利于观众解读导演的创作意图和渴望传达的内容。

说起来,阿里影业与奥斯卡的渊源可谓匪浅,此次《1917》虽与最佳影片擦肩而过,但依然是颁奖季的高含金量作品,而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同由阿里联合出品,由此不难看出阿里选片眼光的精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影片背后的出品方之一梦工厂影片与阿里影业有着密切合作关系,2016年,阿里影业入股了美国Amblin Partners,梦工厂影业便是Amblin的厂牌之一。

今年,《寄生虫》横扫奥斯卡后,韩国电影创下了历史纪录,奉俊昊的历史地位也被直言已与李安看齐,影迷们祝福的同时,自然也希望看到中国电影能有如此高光时刻。如今,阿里影业等中国电影公司与好莱坞的合作正在加深,国内电影工业的发展步入正轨,新导演力量也在崛起,相信未来,中国电影也会在国际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g.cn/movie-comments/3057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