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称:让子弹飞

导演:姜文
主演:姜文 / 葛优 / 周润发 / 刘嘉玲 / 陈坤
上映时间:2010-12-16
时长:132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
  1. 首页
  2. 问题详情

电影《让子弹飞》张默与陈坤那场戏是怎么回事?非要采取那样的方式吗?

电影《让子弹飞》张默与陈坤那场戏是怎么回事?非要采取那样的方式吗?
2022-01-05

巧了,当年在电影院看《让子弹飞》的时候,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老六明知切腹取粉会死,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式呢?难道他不想活了,还是他脑子有问题?



张默不就是被陈坤扣上了“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了一碗的钱”的帽子吗?多大点儿事?就算不能硬碰硬,老六也得迂回一番啊,哪怕不认账,进监狱待个一年半载也行啊,何苦要切腹自绝啊?



是不是想表现这伙子土匪特“狠”啊,为了名声,命都不要了,这是准备后续玩多大的命啊?确实,电影的逻辑是:“六子的冤死”让张牧之和他的兄弟们有了向黄四郎进攻的充分理由。



但观众很不理解啊。观众知道张牧之是来收拾黄四郎的,可对这些土匪来说,碰瓷儿、找茬儿弄个合理的理由消灭黄四郎很难吗?非得搭上老六的命这个理由吗?



所以,我觉得《让子弹飞》虽然好看,但“凉粉案”真的让人无法理解。土匪确实有好勇斗狠的一面,但翻脸不认人也是他们的本性。我的意思是,收拾个县城大户,不必搞得看似有逻辑性……六子的死,那么绚烂,不觉得很矫情吗?

2022-01-05

姜文的电影一向具有深度与隐喻性,《让子弹飞》能被许多网友评为神作便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对社会与人性的隐喻。因此,在《让子弹飞》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无法理解的情节和画面,比如最开始的白马拉火车、子弹打人有延时,还有后面黄四郎与替身的重复对话以及张麻子重复问“tmd”等,这种夸张的手法在《让子弹飞》中从头贯穿到尾,我们才能在看《让子弹飞》时有种这是“爽剧”的感觉。

而在大量夸张的情节与台词中,最让人无法理解的便是张默饰演的小六子与陈坤饰演的胡万那场戏。

因为张麻子刚到鹅城就教训了黄四郎的手下,于是黄四郎便让诡计多端的胡万去报复张麻子,给他一个下马威。恰好在这之前,张麻子刚对鹅城百姓们宣告了自己要公平的誓言,所以胡万便将计就计,威胁店老板诬陷小六子吃了两碗粉却只想给一碗钱。而小六子最终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剖腹将肚里的粉挖了出来,清白有了,可命没了。

也从小六子的死开始,张麻子等人开始了对黄四郎的全面反击。

不少人在看小六子因为想证明清白而剖腹时,都觉得这人太傻太天真,同时觉得姜文安排的这场戏实在是全剧中最大的败笔,因为太不符合常理,简直太假。

但事实是,这段戏偏偏才是《让子弹飞》众多隐喻中最真的一段,在现实中也经常发生。

小六子被逼到剖腹的地步,胡万的阴险是主要原因,但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围观群众的冷漠,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说一句话。而小六子又恰好是那种城府浅的人,所以一气之下才中了计。现实中这种事其实也不在少数,绝大部分人都缺乏辨别善恶的眼光,只会随波逐流,看到某些所谓的权威媒体说什么便信以为真。

鹅城的百姓是这样,现实的社会也是这样,这点从另一段情节也能看出来。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段是张麻子为了得到鹅城百姓的民心,拿着枪骑着马在城中来回呼喊:“枪在手,跟我走!”但最初无论他怎么喊,城中百姓无一人理会。直到张麻子与黄四郎的争斗逐渐占了上风后,他在城中继续骑着马拿着枪喊:“枪在手,跟我走!”城中百姓才开始纷纷呼应他。

从冷漠面对到合作共赢,这才是姜文安排张默与陈坤那场看似是败笔情节的最大用意。从张默饰演的小六子被鹅城冷漠逼死开始,张麻子等人看似是开始了对黄四郎的反击,实际上是真正拉开了对冷漠人心的反击,而最后当他在城中喊出“枪在手,跟我走”时,鹅城百姓的合作呼应,便是反击的成功,也是对小六子在天之灵的最大告慰。

2022-01-05

说实话,我并没看太懂题主想要问什么,只是因为我太过于喜欢这部电影,所以还是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电影《让子弹飞》小六子和胡万这场戏算是张麻子和黄四郎矛盾正式激化的开始,为何说是正式激化呢?因为在这之前张麻子和黄四郎就已经结了“梁子”。

张麻子初到鹅城便收到了黄四郎送来的一顶帽子,这是黄四郎给张麻子的一个下马威,随后张麻子以痛揍了武状元还了黄四郎一个下马威,就这样,张麻子和黄四郎结下了“梁子”。

而胡万和武状元合伙坑害小六子正是受黄四郎指使,其实黄四郎一开始并未想弄死小六子,电影中黄四郎明说了是要给县长安排一个案子来断,黄四郎只是想让张麻子知道:在鹅城,我黄四郎是可以一手遮天的,我黄四郎是可以颠倒黑白的,你张麻子不是喜欢主张“公平、公平、公平”,我就诬陷你的干儿子了,我看你怎么主持公道。

可以说小六子之死纯属是场意外,也是一次随机应变的“预谋”,而这个意外以及随机应变的“预谋”也和小六子的性格有关,小六子是一个耿直的人,他忍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诬陷,当胡万和武状元发现了这一点之后便开始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最终小六子被激怒。

可能很多观众觉得这段戏有些荒唐,实则不然,类似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当一个人被诬陷且被围观时是很容易失去理智的,如前些年扶老人被讹诈以死自证清白的事,《让子弹飞》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激化黄四郎和张麻子的矛盾,一方面增加了戏剧冲突,另一方面也讽刺一些现象。

随后随着剧情的发展,张麻子和黄四郎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他们之间的恩怨俨然不只是小六子一条命的事,也不只是夫人、师爷以及老二几条命的事,而是正与邪的矛盾,所以,即便没有小六子的事情,张麻子和黄四郎注定会成为对手,因为张麻子虽为马匪,但是他却一直在做正义之举,他来鹅城就是来主持公道的,而黄四郎正是张麻子主持公道之路上最大的阻力。

总之,小六子切腹那段戏是整部电影黄四郎和张麻子矛盾激化的开始,姜文这样安排也是为了增加戏剧性,并且这段戏并不违背逻辑,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有类似事件,在现实中亦有类似的案例,这样的事足够触目惊心,也足够让人反思。

2022-01-05

巧了?自问自答有点秀啊。

我来说说我的理解吧。

张默饰演的六子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会这么冲动。依我看,无非是“势”与“名”。

先说“势”,为什么电影中会出现凉粉案,我真的怀疑提问者有没有仔细看过这部电影。张麻子劫道马邦德,假扮县长到鹅城上任,一进城便不可避免的和本土势力代表黄四郎杠上。黄四郎借着“躲鼓案”,通过教训黄四郎的团练教头,狠狠的折了黄四郎的面子,并告知县民,我“马县长”是青天大老爷,是有能力公平断案,还你们一个朗朗乾坤的。此时张麻子和黄四郎的矛盾已经激化,黄四郎将计就计,你不是要做青天大老爷吗,你不是要公平公平还是他娘的公平吗,行,我也给你弄个案子。如果涉案的是你的兄弟,你愿不愿意公平?这才有了凉粉案这么一计,要么我折你面子,扯破你所谓的公平面具,要么我折你兄弟,拿你兄弟的命去彰显你所谓的公平。

再来说说六子和张麻子的感情,电影中也有提到,六子的父亲本就是张麻子的兄弟,早早的死了,所以张麻子一直也把六子当自己的儿子看待,甚至还准备送六子出国长见识。六子心里也把这个既是大哥更像父亲的张麻子当做自己最亲的人。所以当凉粉案落到六子身上时,面对胡万的步步紧逼,心里又想到不能误了张麻子的大事,情势所迫,六子绝不能低头认罪,这天大的冤屈一旦六子认了,那叫鹅城百姓还怎么看这位新来的“马县长”。别说什么委屈求全,受点牢狱之灾皮肉之苦把案子拖过去,在当时的情势之下根本不可能,所以,六子唯有一死,当面证明,我没有!我六子作为张麻子的兄弟,我不可能让他自己打自己的脸,不能损了他的名。所以六子当众剖腹,以求清白。

这也是黄四郎的计谋最高明的地方,这不是阴谋,是阳谋,阴谋怕被人看破,阳谋则不怕,无论你是否看破,只要你入了我的局,你要么污损自己的名,要么留下你兄弟的命,除非你低头灰溜溜的从鹅城滚出去,或者和我为一丘之貉。所以六子的死看似没有逻辑,但实际上六子的死是注定的,他是张麻子的团队中最年轻的,热血,冲动,又有傲气,同时对张麻子非常重要,视为己出。所以,六子必须死,他不死,剧情没法推进,他不死,张麻子就不会和黄四郎扯破最后的脸面,他不死,他就不是张麻子最疼爱的六子。所以,黄四郎略施小计,六子慨然赴死。

另外,类似的情节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飞狐外传》中也有,也就是胡斐遇到的“螺蛳案”,恶霸污蔑一个小孩吃了他的鹅,小孩的母亲为洗白冤屈,只能当众剖开自己儿子的肚子,证明他只是吃了自己摸来的螺蛳。我不知道姜文在设计电影中“凉粉案”这个情节时是否借鉴了金庸先生的小说,但无论是从逻辑还是剧情来分析,六子的死都并非意外。

多谢。


2022-01-05

我想这就是电影和现实的区别了,即使张默扮演的角色在现实中是个傻瓜,也不会做出电影里的事情来。这部电影被定义为黑色幽默剧,剧中有些情节比较荒诞,大家不要太计较啦!比如刚开场就是一句“让子弹飞一会儿”不是就很奇怪吗?好像他可以控制子弹的速度似的。

电影中张默扮演的角色是个脑子转不过弯来的实在人,最怕的就是别人说他撒谎。而陈坤扮演的角色是土匪头子,不能说老奸巨猾也是个无耻奸邪之辈;不过他非常善于观察和识别人,很快捕捉到了张默的性格弱点,故意诬陷他直到把他害死。电影中的这个桥段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它只是一个隐喻,通过这个情节来比喻陈坤他们有多流氓,有多么得理不让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多狠毒!

《让子弹飞》的电影风格很像昆汀·塔伦提诺拍的《杀死比尔》,电影的基色也是鲜艳的大红大绿,突出暴力场面中鲜血横飞的视觉冲击力;《让子弹飞》里小镇的布景有点象黑泽明的电影《用心棒》里的场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黑泽民在中国科班出身的电影人中就像神一般的存在。

其实《让子弹飞》挺难让人看懂的,这是象姜文这样的水平中游的导演的通病,非得玩个性美其名曰是自己的特色和标签,不过一不小心就玩砸了;后来的《一步之遥》就得到了验证,我听到对这部电影的口碑极差,所以就连观看的欲望都没有了。

2022-01-05

这段戏是抄袭四川方言剧傻儿师长中的一个桥断,川军抗日归来,大街上到处都是当兵的,因为打了国仗,一些士兵不免有些骄纵,一个卖粉的小食摊老板当街扯住一个当兵的,说他吃了粉没给钱,当兵的说没吃,并打了老板一巴掌,事闹大了,围观群众多,都指责当兵的,傻儿师长正好路过,见群情激愤,也无法决断,当兵的为自证清白,维护傻儿师长部队名声,请求自剖腹部,傻儿师长为严肃军纪、平息民愤,无奈应允,后见其果然清白,便为其料理后事,赡养其老母家人。这个桥断在这个剧中很真实自然,也让人被川军深深感动。但放在子弹飞里,便很生硬尴尬了。

我们经常在一些电视节目里看到一些让人不愉快让人充满愤怒的场景,比如宫斗剧,战争剧,军事剧,这些人被逼迫的人大多数对方敌人的手下或者敌人。这些人采取一切暴力的手段给对方施加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和折磨让他们说出一些事实真相或者违背良心的话。当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这些都是设定好的,大多数角色都是宁死不屈的态度,就算遭受到再大的折磨和耻辱也绝不会低头。那么我们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这些宁死不屈的硬汉呢?

我认为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并且这些人都来自一定的场所,比如说军队。军队意味着什么?象征着什么?军队里暗藏着国家的一切机密和最高端的科技信息,这些信息的保密度极其高一般人绝对不能知道。按照社会现状来看,大部分高学识的人都投奔于了国家,为国家机构效力,这些人不光有极其高的学问之外还有常人达不了的眼界,他们这些人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真真正正的贯彻到了自己的身上,他们知道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乃至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一般这些人的毅力和志气也是常人所达不到的。还有一部人是思想境界特别高的人,这些人当中有一部人人可以是艺术家,也可以是博览群书之人,也可以说普普通通的人,这些人一般博览群书或者就是受到一些良好的教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除了这些人外,我认为其他人因为现实的原因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的一些影响很难跟着自己的初心走,但无论再怎么样,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会丢失也不会缺少像影视剧里这样的人,从前是往后也是!

这一段的情节很生硬,并不合理,甚至有点矫情!一个土匪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的钱,就这事还能跟人家扯?这是土匪啊!尼玛还给钱?结果还因为这事自己了断。情节推动需要戏剧冲突,这本身没错,但还是得合理,让一个土匪因为自证清白用剖腹自证的方式这情节跟一个妓女因为失了贞洁而投河自尽一样扯淡!

2022-01-05

前情提要:在场戏的前一场戏,姜武在买酒回家的途中被平民百姓守义误碰,姜武将守义暴打一顿。后姜文将二人传至公堂,在姜文的武力压制下,姜武向守义肯头道歉。

张默在街边吃了一碗粉并付了粉钱,但是被卖粉的守义说成是吃了两碗粉,但是只支付了一碗粉的钱,于是双方在讲茶大堂理论。在鹅城,县衙只是摆设,真正的衙门其实是讲茶大堂。在讲茶大堂内,陈坤串通在场的见证人,同时用守义的家人安慰危险守义与其配合,姜武在旁一唱一和,后年轻气盛的小六割肚取粉,当场毙命!

至于六爷为什么非要采取这种方式,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初入江湖,经验不足

六爷随父初入江湖,对于江湖的门道、水深水浅不清楚。对于发生的事情,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不知不觉中已落入别人早已编制的圈套当中。从剧情分析,陈坤是当地恶霸黄四爷的马仔,自然当地的父老乡亲不敢去得罪陈坤,定是与其一个鼻孔出气。而卖粉的守义为什么要诬陷六爷呢?毕竟在前段时间,六爷的父亲刚刚为其做主,让姜武向其道歉,做不到感恩也至于害六爷?

大家细看电影,最开始时守义唯唯诺诺,因为他不愿意诬陷六爷,而在后来陈坤说了句“在场的父老乡亲和你的家人会为你做主的”后,守义斩钉截铁的说了句“两碗粉”。说明陈坤用守义的家人去威胁守义。还有就是姜武看似与六爷是一伙,其实姜武和陈坤一伙,只不过是在六爷的角度去撺掇六爷割肠取粉。没有冷静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是六爷毙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维护父亲的威望,不忘初心

六爷与其父亲、众兄弟来鹅城是为了铲除鹅城的恶霸黄四爷,还鹅城百姓一片晴朗的天。来鹅城后,其父亲与众兄弟也是这样做的,让鹅城的百姓挺直腰板做人,没有什么人值得他们去跪。更是敲诈黄四爷的银子去给百姓分钱。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没有什么事情是那么容易完成,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基于当时的形势所逼,六爷完全可以委屈求全,承认自己确实吃了俩碗粉,最坏不过坐牢、赔钱。对不起,你做了,坐牢赔钱只是小格局的人的看法。如果六爷委曲求全,损坏的是他父亲的名声、声望,所谓杀人诛心,正是此意!

小编愚见:为理想牺牲最为可敬!也许好多人会认为鲁莽,可是我缺为六爷点赞!革命,需要鲜血!引用谭嗣同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022-01-05

电影《让子弹飞》中张默饰演的六爷非要自杀自证清白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看剧情,六子自杀发生在麻匪刚,进城杀了随行的铁血十八军以示新县长的威严—也及是立威。紧接着张麻子表达了对六子的爱,将来要送其去留学。杀麻匪立威,对于张麻子来说也确实要如此,不想再当麻匪了,想要挣钱。当县长首先得有权力,权力来自于什么也即是能力,让别人看到县长的能力,同样也要说明自己不好惹,要站着挣钱。在黄四郎眼里怎么看呢?原话:刚进城就开枪,不是个28开能打发走的,跟他耍耍。

那我们此时站在黄四郎的角度看看问题,一个新来的想要来捞钱的县长,想在这里混,那你得看我的脸色了。想挣钱是吧,那你只能并且你只能跪着当狗。那当狗最重要的是什么,不能乱咬人,得懂谁能咬谁不能咬。

如何教狗呢?只能打,让他知道这里谁说了算。如何呢?这里故事情节设计非常巧妙,六子一个人去吃粉,被别人诬陷,在武举人的怂恿下六子自杀。于是,黄四郎的目的达到了。六子为什么非要死?前面说到,张麻子喜欢公正,那黄四郎就用假公正让张麻子屈服,大家都看到了,现在很公正,你吃了两碗粉却给了一碗的钱,这大家都看到了的,众口铄金。你如果再杀我的人那你县长岂不是不公正,那你这刚上任的位子怎么可能坐得稳?那以后还怎么捞钱?

我们此时看双方的处境,明面上唐四郎杀了六子,那张麻子是不是应该直接杀了胡万呢?不能,为什么呢?这里谁最大,毫无疑问是黄四郎。你不杀胡万,六子惨死,你杀了胡万呢?从从局势上你会落于下风,一,你口口声声说公平,你现在却为自己的私欲杀胡万,县长不公,那他在县里谁会听你的?二,你杀了黄四郎的人,那你就只能和黄四郎站对立。

所以现在的张麻子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杀人,则失信,则和黄四郎对立,麻匪团体无法捞钱(虽然我们都知道张麻子不是为了钱),中了黄四郎的计;不杀,六子惨死。

而师爷出的主意也是说出了黄四郎的目的:杀人诛心。既杀了你的人,你又不能反抗,不能杀我的人,有苦说不出,诛你的心。所以这段的博弈也看出来了这个电影的深度,刚开始就有如此精彩博弈,这电影绝对有深度。事实也确实如此。

另一方面,六子的死,也让张麻子此行的目的从捞钱变成了杀黄四郎,故事也得以继续发展。

若六子不死,那不管黄四郎和张麻子如何精彩博弈也只是两个贪财之人为了财富的不择手段,而六子的死,让张麻子的行为的目的得到了升华,从只是贪财变成了要改变这种现状,自己做自己的领导者,不得不说,电影的主题变得更加的高尚,隐喻也会更加精彩。

我是快乐快乐快乐,觉得分析的还行的朋友可以关注,评论和转发哦~欢迎各位大佬一起探讨~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g.cn/movie-comments/1745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