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称:小丑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
主演: 华金·菲尼克斯 / 罗伯特·德尼罗 / 马克·马龙
上映时间:2019-08-31
时长:122分钟
语言:英语
  1. 首页
  2. 问题详情

为什么我觉得《小丑》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好看,完全没有对其产生共鸣?

为什么我觉得《小丑》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好看,完全没有对其产生共鸣?
2021-12-28

因为你没有嫌贫嫉富的心态,没有抱怨社会的想法,没有键盘侠的精神,没有乐于装逼的言行,没有非白即黑的狭隘思考

2021-12-28

病态的思想,畸形的社会,还有少女般的玻璃心,这就是《小丑》告诉观众的。但在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人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长辈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所以我们有韧性,我们不怕失败,不光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民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说句不好听的话,不用觉得奇怪,要怪就怪他们祖先没文化。[捂脸]


电影已看。看完之后我就觉得,肯定有许多人觉得不好看,甚至觉得故事内容剧情都很一般,没有像希斯莱杰那部《黑暗骑士》中那么深入人心。那么所谓的差异在哪里,这部《小丑》为何没有让多数人感到共鸣,甚至不少人只给了六七分的评价?


以下涉及剧透,请谨慎考虑是否浏览


故事主线:

男主亚瑟专职扮演小丑(性格软弱,属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灌输思想,也让他认为自己可以为别人带来快乐)----亚瑟遭受各种挫折和打击-----最终爆发(为避免过度剧透,简要概括)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比如假如这个电影是讲述追梦的故事,改变部分情节,那么亚瑟经历重重困难和挫折,最后结局变成成功登上电视,表演了一场精彩的show,其父亲市长(实际上并不是生父,亚瑟母亲也不是生母)最后为其洗脱罪名(地铁中杀了三人),亚瑟选择自首,五年甚至十年出狱,重新回归视野,再次成为世界著名的小丑演员。(我相信这一版本会让不少人产生“共鸣”,你看,我也经历重重困难,步入人生低谷,但是最后我也能和小丑一样走向成功!)

但这只是假设,我们不能忽略亚瑟有精神病,母亲(养母)欺骗他,甚至小时候虐待过亚瑟。(我有个推论,亚瑟有一种疾病,那就是无法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表情,感到紧张或者痛苦时会不由自主的发笑。而亚瑟看到母亲的精神病历时,有片段亚瑟母亲年轻时因虐待亚瑟被审问的台词,她说我从没见过他流泪(记不太清,大致意思就是没讲过亚瑟难过),那么甚至可以大胆猜测,亚瑟母亲暴力虐待他,甚至要求他不许哭,只能笑,所以亚瑟发笑的病症可能直接来自于母亲的虐待。)

知道了这一事实后,你会怎么想?我的一切原来都是谎言,而且亚瑟的母亲叫他什么?没错,happy,是不是可笑。(你可以想象亚瑟母亲被审问时会说,我没有虐待他,他从来没哭,总是笑的很“开心”,他的名字叫happy呢!我怎么可能虐待过他?)

再者,亚瑟经历过几次动摇,但每次动摇时都有人直接让他走向“恶”的一边。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事情让我们内心动荡不安,我们一定能从亲朋好友那里获得安慰。而亚瑟没有,因为弱小,同事选择给了他一把枪,甚至同事利用这把枪让亚瑟被开除,带着枪坐上地铁的他又被拳打脚踢。

而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他仍然梦想着能够在电视上,在自己最喜欢的节目上亮相,尽管第一次出现在这个节目上是来自主持人的取笑,但是他不介意,他仍然想上台。但是他的内心想法已经改变,欺负我的陌生人,可以sha掉;欺骗我的同事,sha掉;欺骗我的母亲,sha掉;那么取笑我的主持人,也应该sha掉。

至此,我们已经不能再从亚瑟身上产生共鸣了,我们所产生的不再是共鸣,因为亚瑟的内心思维不再适用于我们的社会框架,善与恶、对与错、好与坏、都不能成为评价亚瑟的标准。我们不能再说如果我也经历亚瑟的种种事情会怎样怎样,因为不现实。(正如这种矛盾并存的情况,所以对于观众而言,共鸣与不共鸣同样可以同时存在。)

但他又是现实的,甚至过于真实。如果亲身经历这样的事情,一定没有人表现的比亚瑟还要真实了。亚索穿着最华丽的服装,画着代表自己整个人生的(joker,笑话?)妆容,他的心情很好,他已然知晓自己的命运和目标。但也让他意外,枪杀了主持人,坐在警车上的他发现,原来自己并非一文不值。

没什么那一刻比现在的车窗外更混乱了,但也没有哪一科比现在更让亚瑟感到人生清晰了。

站在车顶上,跳着小丑的舞蹈。我有多么可笑?哪里比得上这个社会可笑?我就是,小丑。


每个人对于同样的事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以上仅作为个人观点,大家看看即可,不必较真。当然,不同思想的碰撞亦是社会前行你我进步的原动力,欢迎留言给出你的观点。

2021-12-28

今天看了确实没什么意思!网上有些人还觉得他可怜,竟然还为他鸣不平。但我觉得小丑就是个变态杀人魔!世界确是有对他不公平,但对谁又是公平的?!他是有遭遇了很多不幸,但比他惨的人更加多!很多人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但就一定要把别人都杀掉吗?只有杀死别人,就没其他的办法了?生活很苦,其实怎么选择还是在于自己的内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而小丑选择做一个恶人,一个恶魔!

2个小时的电影,我看了3次才看完。 这部电影音乐演技拍摄可以说简直完美,就是这剧情其实真TM垃圾。我也特别搞不懂网上好多什么什么共呜哦,什么什么看到了自己哦!靠,难到就为了装逼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往上翻三代,可能你祖爷爷他们那个苦的年代,都没你这么有代入感。看这部电影就让我想到现在的香港:感觉和那些暴徒很像,难道就因为自己的生活的不如意,就可以怨政府,怨国家,怨社会?要求别人对自己善良,讲现实点非亲非故凭什么要对你善良?仇富,人家有钱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人家辛辛苦苦赚钱来享受,难到就因为你穷,就看不惯别人了?

2021-12-28

我是喵姐,这个问题我来答!

刚好昨天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来说说我的想法。在我看来,《小丑》讲述的故事其实挺阴暗的,就主角来说,他的遭遇和心理活动是普通人很难感受得到的。

小丑患有精神病,会在某些刺激下会不能抑制的放声大笑,这令他看起来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他有一个患有妄想症的养母,而且他的童年遭到虐待,有过异常痛苦的经历,但是这些在养母入院前,他都不记得。


是因为,他也有妄想症,母子两人的妄想症很相似,都是幻想美好的事情,这也影射出两人都极度缺爱。

小丑也想活成普通人,他愿意治疗精神疾病,也愿意为梦想努力,做着不受人尊重的小丑工作,希望有一天能成为喜剧明星。但是不知是不是因为精神病的原因,他永远不能理解大众的笑点。


其中有一个细节,小丑和普通人一起坐在台下看喜剧表演,但是观众在笑,他无声,观众沉默,他在笑。一个永远无法理解笑点的人又怎么成为喜剧明星呢?这一点注定让他无法成功。


他的暴力行为几乎都是社会对他的伤害累积造成的,第一次在地铁中枪杀三名男子,是因为他们嘲笑侮辱犯病的小丑,暴力的殴打让小丑忍不住发起反击。

第二次是因为得知养母的“欺骗”,回想起在母亲生病时,一直陪在身边的女邻居不过是自己的幻想,出于某种报复心理,将女邻居杀害,说实话,这位女邻居最无辜。


第三次,是曾让自己受冤枉,失去工作的同事,在同事上门想关心他时将其残忍杀害。


第四次,是曾拿自己的录像视频当笑料,嘲讽他的喜剧主播,而这位主播毫无歉意,还用正义的口吻劝说小丑去自首,于是小丑被激怒枪杀了主播。

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在受害人的眼中不过是小事,但是由此引起的蝴蝶效应全都压在小丑身上,让他一步步走向地狱的深渊。


小丑的做法我是不认同的,但是精神状态生病的人,他们或许真的很无奈,加上社会对他满满的恶意,逼迫得他没有一丝生路。

电影的故事其实距离生活很远,不能对他产生共鸣其实可以理解,但它所反映的社会其实有点像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很忙,没有时间去理解和关注一个人,别人对自己如此,自己对别人也是如此。


所以祈求这个世界公正是不可能的,人生就是要越戳越勇,这条路不对就要换一条走,如果像小丑一样走进死胡同,不仅自己痛苦,身边的人可能也会被殃及。

《小丑》的票房与口碑不是偶然的。之所以很多人诟病傻逼的剧情,因为那就是一个傻逼的真实生活。你没经历过这样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而心地善良,从懦弱无助到精神压抑自我,经历幻想强大,精神崩溃而行为被人利用。种种无耐,压抑,挣扎,奋斗,甚至幻想有个巨富的爸爸或者自己成为成功人士。可在美国,生活在社会底层,有这样生活经历的,或者同情这类“小丑”样生活着的人群应该是支撑起这部片子的票房和口碑,所以这一切不是偶然的。

因为这是一部文艺片,有的人看电影就是图看个特效,看爆米花,这部电影大部分都是文戏,对剧情不感兴趣的人甚至能睡着,所以有人不喜欢不奇怪


2021-12-28

首先,你身处的社会环境或者社会地位,不属于被剥削阶级,或者有可能是既得利益阶层,这样的话你所抵触的正是那些人所向往的,你所向往的,是那些人遥不可及的。你与小丑所代表的阶级有些强烈的对立矛盾,所以难以感同身受,只是觉得无法理解小丑的行为,没关系。你是为明天而活的人,一定会被只在乎今天的人所杀!小丑就是只在乎今天的人。另外,再送你一幅图,提醒你一下别再问这么低级的问题了!


2021-12-28

《小丑》这部电影不能用“好看”来形容。其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目前,这部电影仍在向着1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迈进,并一举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R级电影(美国电影分级标准,限制级,17岁以下只能在父母和监护人的陪伴下才能观看)。

仅从票房上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限制级意味着能够走进影院的合法受众群体被严重削弱,意味着电影票房将受到严重影响。

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观影热潮,但那些忧心忡忡的影评人、政治家担心的全球性暴力事件、不良思潮并未发生,事实上,纵观R级的历史,《小丑》无论从画面、暴力指数、压抑程度等哪个角度,都算不得“惊世骇俗”,它的成功与可贵,在于表面上的、对人性扭曲过程这一叙事命题的完整架构和深度解析。

从纯文化的角度,可以想象,《小丑》和小丑,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痞文化、颓文化、背离文化、反叛文化、某种非主流文化、某种“少数派”文化的诱因或载体。

但因为电影本身的内容,并不比人们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扭曲,加上没有过度的渲染和加工,辅以124年电影史,无限量的信息,早已惯坏了观众的口味,让人们对电影的任何呈现,都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类似于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一片巨大的涟漪,也很快就会过去。因此,《小丑》的影响,还需“观后效”。

那么问题来了,《小丑》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其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等着看小丑的日子里,我不像对任何一部渴望已久的电影一样,期待那么强烈,因为铺天盖地的信息,也因为预知到,内心里有部分内容,与电影所要表现的主旨主义极度暗合。

不多剧透的情况下,电影讲述了一个以扮小丑维生,处于社会边缘、与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同住、有精神分裂和妄想症的瘦削男人的崩溃过程。从自身遭遇到前因后果,异常完整。

影片色调,同80年代同类质电影的陈旧质感神契合,加上题材,很难想象,这是出自擅长喜剧电影的《宿醉》的导演托德菲利普斯之手。但正如亚瑟所说,我曾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场悲剧,其实,是喜剧。亚瑟是一个努力想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小丑,但因为童年遭受虐待的原因,他恰恰是全世界最不快乐的那个人。

养母叫他“happy”,从心理上,是对他遭遇的一种托辞和心理暗示上的补救,可能稍稍有一点歉疚,但相信我,那个“稍稍”微乎其微。

亚瑟的人生悲剧早已注定,他臆想出来的狂笑病症从来都是似哭非笑,这完全来自其母在心理上给他施加的不良影响,类似于让一个被虐待、被绑在暖气上严重营养不良的男孩儿必须快乐,或者要通过大笑装出快乐。长大后,就成了亚瑟现在的样子。

因此,与其说是病态扭曲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亚瑟,不如说是身处这个一直未变的社会中的养母,早就给他悲剧的人生埋下了伏笔,施加了影响。之后的遭遇,只是对他自身“觉醒”的一种有效激发。

亚瑟的人生喜剧,则完全来自于自己的“重生”。在卑劣的成长环境下,他在社会、家庭等各方面表象秩序的影响下,并没有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而是成为了——他必须给人们带来欢乐、自己又很欢乐的蹩脚使命的蹩脚践行者。直至来自于生存环境的各种重压,让他成为了自己本该成为的人,一切看起来那么驾轻就熟、顺理成章,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们的小亚瑟重生了。

电影的深度来自其异乎寻常的完整性、可追溯性,多说影响你的主观介入,我们不妨回到之前的问题——《小丑》为什么如此成功。

众所周知,《小丑》托生于《蝙蝠侠》,这个从一出现就被冠以最复杂、最癫狂特质的反派角色,成就了杰克尼克尔森的经典表演,成就了希斯莱杰的不朽,如今又成就了杰昆菲尼克斯的神迹,可见这个角色的挑战和吸引力。

正如杰昆出演《小丑》的要求一样,这部电影要与以往的DC电影完全不同,必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角色,电影确实做到了。虽然影片同《蝙蝠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也仅是线索的交代和剧情的衔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小丑》都用角色的深度,撇清了同《蝙蝠侠》系列的关系。

观影过程,我一直想要乘坐时光机器,去全世界各地看看,走入影院的是哪一个群体。是边缘人群、愤青、暴力分子、反社会群体、精神疾病患者…………,最终,都被否定了,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小丑》都很难满足他们的体验、需求、快感。这比电影本身给我造成的困惑,更加困惑。

最终,只能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所具有的反抗精神在银幕上的一次全胜,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现实生活中想为却不敢为的心理快感的满足,来应付自己。

从个人角度来说,杰昆菲尼克斯在《小丑》中贡献了接近伟大的表演。他把亚瑟的分裂、妄想、神经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他面部的表情变化细微到让人叹为观止;他扭曲紧绷的肢体、变形拘谨根本无法舒展的舞蹈动作,将角色的挣扎、痛苦爆发式的抛向银幕和观众;他怪异持续的狞笑,让你每次都在痛苦更多、到底有没有一点欢乐、是发自内心还是掩饰恐惧、是应和环境还是内心回避与逃离间,不自觉地寻找答案。杰昆的表演无疑是影片成功的绝对原因。

我个人有关《小丑》的话题,可能不会持续。

但用不了几年,甚至明年,就会有人开始在各类媒体上,用“一部被严重高估的电影”来形容《小丑》。因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或者纯粹个人喜好,这一年《小丑》席卷全球的势头,让这些人不便发声。

综上所述,小丑不可能“好看”,也不能用“好看”的标准来衡量。这部电影承载了太多的话题,其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不管评论界怎么说,《小丑》都不失为一部出色的电影,甚至在揭露人性、演员表演、剧情架构等层面,已跨入经典之列。

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世界变得更疯狂。——《小丑》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ing.cn/movie-comments/1587

相关问题